2012年了~
再過不到一個月, 我即將邁入34歲了.
聽起來好像年紀有點熟了, :)
但其實我本人的外表看起來還沒趕上我的真實年齡.
嚴格來說, 沒趕上的不只外表,
就連其他應該在34歲以前該要完成或成立的事,
我也都沒趕上, 甚至是落後很多.
其中落後最多的當屬感情了, 一直還沒起步.
我想唯一的進步應該是
這兩年我從原來的不婚開始接受自己可以進入婚姻
想法的轉變當然都是有原因的......
剛開始是這幾年來尤其是2011這一年每次回家除了爸、媽、姑姑及姑丈的催促外,
就連最捨不得我結婚的阿嬤都開金口要我趕快找個對象,
如果再遇到叔叔有回家, 往往在他喝了酒之後,
我總是要聽他說他有多後悔當初要我念這個科系, 要我不要交男朋友,
每次總是講著講著就哭了, 哭得不能自己,
唉~每次替他擦淚時, 我都很難過原來我不結婚竟然會讓他這麼傷心.
再來是, 小狗結婚那一天,
我喝完小狗喜酒去醫院看我爸時,
那個我一直以為早在我說了這麼多年的不婚後, 應該已經接受我的想法的爸爸,
(所以他每次的催促, 我都只認為他是意思意思地催一下)
他竟然哽咽地對著我說, (那天我有點醉了, 實在沒看清楚他是不是也流著淚)
「小狗是妳的同學兼表弟, 他都已經結婚了, 妳呢? 是不是也該找個對象了.
其實我們什麼要求都沒有, 只要妳喜歡就好.」
我聽了又是感到一陣悲從中來, 我到底為了什麼要讓他們這麼擔心我.
大弟弟前幾個月住院, 他要我瞞著家人別說, 於是就我一個人陪著他住院做檢查,
每天當醫生來跟我們說前一天的檢查報告結果如何, 今天要做什麼檢查, 然後問我們是不是同意這項檢查時,
我開始了解到媽媽說的「有個伴在身邊才有人可以依靠, 才有人可以有商有量。」這句話的意義
從小到大我總是一個人做決定, 我也只需要對自己的事做決定.
但是當面對到所做的決定是關乎他人的重要決定時, 我才發現原來我從來沒有一個可以商量大小事情的人
最後再加上表姐、表妹、小表弟在這兩年內都結婚了,
陸續地都搬出了我們合租的這個房子,
看著人員慢慢減少, 從6個人到4個人; 再從4個人到3個人; 我想最終這間房子只會剩下我跟大弟弟兩個人,
然後我們兩個就會像是兩個陌生人一樣地共處在同一個空間裡,
而且可能會直到老死都是這樣. 想到這一點,
坦白說, 我真的有點慌張了!
所以, 我決定該是改變的時候了